市值观察丨造车新势力的另一面:虚高的股价、频繁的事故和不确定的未来
2020年12月14日 15:29:26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栏目出品 NO.7
作者:醉漓 饮冰月
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资本市场上演“魔幻现实”,在美股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一路狂奔,蔚来市值超过600亿美元,超过本田、法拉利、上汽集团,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也同样夸张。
造车新势力股价狂欢的背后
造车新势力股价狂欢的背后是季报数据的向好。据数据显示,蔚来、小鹏、理想汽车三季度收入总计90.3亿元,环比增长44.3%。
其中,蔚来三季度实现营收45.3亿元,同比增长146.4%,环比增长21.7%;净亏损为10.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收窄58.5%,与上一季度相比收窄11%。小鹏汽车三季度实现营收19.9亿元,同比增长342.5%,环比增长236.9%。理想三季度实现营收25.1亿元,同比增长28.9%,环比增长91.3%。
图表1:造车新势力三季度财报重点数据一览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整理
虽然各公司离整体盈利仍有差距,但规模效应已经显现,毛利提升势头强劲。其中蔚来三季度毛利率12.9%,环比提升4.5%;小鹏三季度毛利率4.6%,首次转正;理想三季度毛利率19.8%,直逼特斯拉。
蔚来依然是造成新势力的领头羊,营业收入、毛利润和销量最高,理想汽车次之,而小鹏汽车排名靠后。
图表2:特斯拉、比亚迪新能源和造车新势力销量,单位(辆)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整理
最新数据显示,造车新势力在11月份均创下交付新高。其中,蔚来11月累计交付量达到5291辆同比增长109.3%,今年前11个月累计交付量达36721辆,同比增长111.1%;小鹏11月交付量是4224台,同比增长342%,今年前11个月累计交付21341台,同比增长87%;理想汽车11月交付辆为4646辆,环比10月增长25.8%,前11个月交付量为26498辆。
《市值观察》注意到,造车新势力与新能源车头部企业相比仍然相去甚远。11月新能源汽车前三强企业销量均突破2万辆,其中上汽通用五菱36070辆、比亚迪26690辆、特斯拉中国21604辆,前三强共占新能源车总量46.5%。与之相比,蔚来、小鹏、理想三家企业的交付量加起来也只是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的一半,也抵不上特斯拉一家的销量。
为了提升产能,2020年造车新势力正在由代工厂向自建工厂转型,逐渐摆脱“借鸡下蛋”的生产方式。蔚来由江淮工厂合作建厂生产,目前在规划上海第二工厂,预计2022年产能达25万辆;小鹏自建肇庆工厂年产能达10万辆,代工厂郑州海马年产能达15万辆,自建广州工厂已经开工预计2022年建成,建成后完全由自建厂房生产;理想自建常州工厂预计2022年扩产至20万辆。
从成本端来看,理想控费能力最强,单车销售管理费用最低。据三季度显示,蔚来、小鹏、理想单车收入分别为 35万元/22万元/28万元,单车毛利为 5.04/0.71/5.64万元。
图表3:蔚来、小鹏、理想研发费用(亿元)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
造车新势力的智能驾驶技术路径也逐步从依赖供应商到自主研发。蔚来、小鹏、理想研发费用三季度研发费用分别为5.9、6.4、3.3亿元,2020年一季度到三季度研发费用分别为16.6、12.7、7.3 亿元。
图表4:蔚来、小鹏、理想车型性能价格比较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
值得关注的是,三家公司电动力车的价位和性能各不相同,价位从高到低为蔚来、理想、小鹏。其中理想为增程式驱动,蔚来和小鹏为纯电动;从百公里加速和最大功率来看,蔚来优于理想优于小鹏,价格与百公里加速、最大功率有很大的相关性;车身结构方面,蔚来、理想均为SUV类型车,仅小鹏有一款三厢轿车;理想充电时间最短,主要原因系增程式驱动。
相较于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更注重运营。不同于一般4S店的偏远选址,造车新势力开店策略是在城市中心狂建直营店。目前,蔚来在106 个城市分别开设了22 和 159 家 NIO house 和 NIO Spaces,计划在今年年底达到 200 家;理想在中国 36 个城市拥有 41 家实体店,计划在今年年底增加到 50~60 家;小鹏采取直营和经销并行的模式,目前有销售网点 116 家,其中 46 家自营,70 家经销商,计划到年底增至 150 家。
然而,建立在城市繁华地段的直营店虽然表面风光,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高昂的租赁费用。这也是造车新势力销售管理费居高不下的原因。
蔚来、小鹏和理想优势各异
蔚来重服务、小鹏重技术、理想重实用,这是三家公司的“人设”,也是三家公司在经营侧重点。
蔚来的服务主要分为三个方向,分别为NIO Power、NIO service和nio-house,分别针对电池、保养和服务。尤其是NIO Power的可充、可换、可升级、车电分离、电池租用,是其他车企中少有的。
仔细对比三家公司的服务,其实服务项目上大同小异,但是可以看出蔚来有意为用户提供与超预期服务,从过往经验来看,更容易捕获用户的好感,增加用户粘性。
小鹏被称造车新势力中最像特斯拉的厂商,除了上文提到它在技术研发上的高投入之外,还有在一些技术应用上同样激进。据国信证券研报,小鹏开发出针对中国特色驾驶场景和用户习惯的软件算法,对场景的识别成功率超过特斯拉Model3。
近期,小鹏宣布将率先在全球量产搭载激光雷达技术的电动车,同时“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硬件将大幅升级。业内对这一技术的评价是,小鹏汽车已经在通往“更安全”自动驾驶的道路上“压倒”马斯克的特斯拉。
小鹏汽车也引起特斯拉的关注,尤其是近期何小鹏和马斯克的隔空喊话更是火药味十足。相信除了因为小鹏汽车从特斯拉挖人使两家公司结下了“梁子”,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技术上的互相碰撞。
据悉,小鹏汽车此前从特斯拉挖来了Autopilot 2.0 的核心打造者之一、特斯拉机器学习团队负责人谷俊丽、前特斯拉计算视觉科学家曹光植等人。随后,特斯拉先后对曹光植和小鹏汽车提起诉讼。虽然诉讼至今未有结果,但两家公司着实积累了恩怨,这给小鹏汽车的未来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理想虽然名字叫理想,但在经营策略上最为务实。理想目前仅推出理想ONE(中大型SUV )一款车型,而且还是增程式新能源车型,不仅可以在前期节省大量研发和生产成本,而且在新能源车技术和配套设施都不完善的情况下,这样的车型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国信证券预测,蔚来、小鹏及理想汽车达盈利时的销量分别为18万辆、12万辆及6万辆,前11个月蔚来、小鹏及理想汽车分别交付了3.67万辆、2.64万辆以及2.13万辆。目前来看理想汽车是距离盈亏平衡线最近的企业,过去的经验告诫我们,活下去才是一家企业的成功的开始,毕竟“风”总会有停的时候。
新势力们的另一面 频繁的事故与大规模召回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讲,优势在于没有历史包袱,勇于新技术的应用,这是它们的突破点。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新能源车安全性是它的立足点,无论科技含量有多高,首先必须得是一台合格的车,如果这一点都无法满足,其他科技都是空谈。
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要求更多,技术难度也更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EV-TEST项目高级工程师周博雅介绍,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进行碰撞试验时必须满足传统燃油车的所有要求,这是前提。此外,在燃油车的基础上,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要满足电气安全方面的新要求。
据《市值观察》注意到,了解新能源车企 “重研发+重销售”,普遍采用代工或代工+自产的模式,其产品质量一直以来都是业界关注和质疑的重点。在造成新势力中,仅小鹏和蔚来有防碰撞测试数据,其中小鹏汽车评分较高。
在2019年C-NCAP测试中,小鹏G3和蔚来的EXS 8获得五星评价。细分到具体数据上,小鹏G3综合评分为92.2%在新能源车中排第1名,蔚来综合评分88.4%,排名排名第4名。其中,小鹏G3在碰撞测试中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都不较为不错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车的防碰撞测试中整体表现并不理想,多个车型低于5星,综合评分低于80%。
在另一家权威机构中保研碰撞测试(C-IASI)中,小鹏是唯一家参与的新势力车企,小鹏汽车车内乘车安全、车外行人安全和车辆辅助安全均为优秀。
不过,小鹏G3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测试当中评价为较差,主要原因就是在低速碰撞后气囊起爆了,因此该项直接配评为D。另外在车辆正面碰撞后车辆损失比较严重,包括大灯、保险杠、发动机盖等多个零部件均要维修和更换,因此整体得分情况也不是很好。
小鹏G3在25%偏置碰撞中,A柱稍有变形,但整体车内空间保存完好,碰撞后高压系统没有出现触点问题,电解液也没有发生泄漏。不过由于测试车辆仅配备前部气囊和侧气囊,没有侧气帘,因此对假人的头部保护并没有拿到优秀的成绩。同样因为没有侧气帘,在侧面碰撞测试中也没有得到优秀的成绩,其它测试项目均为优秀,整体表现还不错。
除了权威机构的技术评测之外,造车新势力们也被频繁的质量问题困扰,断轴、自燃、失控等重大问题时常发生,甚至理想近期还进行大规模召回。
11月6日,理想汽车发布致歉信,称将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1月14日至2020年6月1日的理想ONE电动汽车,共计10469辆。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0月,公司总交付量不到2.3万辆,召回约占公司历史总交付量的48%。
图表:理想汽车大规模召回
资料来源:质量发展局,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
值得玩味的是11月1日,理想汽车对于此次“召回”的对外表述为“升级”,随后遭到车主、媒体和专家的不满。理想汽车在致歉信中称,“信息发布后,许多车主、媒体和专家朋友们都指出:此次行动应该按照‘召回’来定义,而非‘升级’,理想汽车的表述不符合行业和公众的认知。” 同时,理想汽车称,将立刻启动主动召回程序,并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召回备案。
根据理想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0月31日,理想ONE累计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共97起,其中有10起球销脱出(即“断轴”),概率达到10%。
蔚来也同样被断轴问题困扰,在11月蔚来甚至因为连续两次“断轴”被送上热搜。
11月12日, 在上海的某个隧道中一辆蔚来ES6和前方大众发生碰撞,从大众车的状况来看事故并不严重,但蔚来ES6的左侧后车轮却发生脱落的情况,也即是 “断轴”。
11月14日,同样还是蔚来ES6车型,因为撞击到了道路护栏发生轮胎脱落。接连两次“断轴”事件,引起了网友们对蔚来质量的质疑。这样的事故引发一部售价三十余万的中高端车“断轴”,而且还发生追尾前面的车后轮断轴,多少有些匪夷所思。
困扰新能源车的另一个问题是“起火、自燃”,由于新能源车目前竞争的主要维度之一是续航里程,提高续航里程才能够吸引用户眼球,但是在安全、续航之间做平衡显然并不容易,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小鹏、理想等,几乎都出现过自燃事件。
在造成新势力中,蔚来在2019年曾因ES8自燃不得不大规模召回车辆,为4803辆ES8更换电池。
虚高的股价
我们放下对新能源车的狂热,冷静思考一下当前它到底是什么。即便是现在构思的智能驾驶成熟,也只是让我们从司机的角色转换成乘客,但是乘坐体验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吗?显然没有。
另外,乘车时无论阅读文字或观看视频体验都非常糟糕,这就决定目前一些花哨的车载娱乐系统多半都是鸡肋,是伪需求。试想我们可以长时间躺在床上玩手机游戏、刷视频和新闻,但是会长时间坐在车里进行娱乐吗?显然也不可能。
因此就现在而言,无论是特斯拉,亦或是紧跟其后的造车新势力们,称之为一家汽车厂商还是更为合适一些。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美股市场中车企的估值中位数为59.39倍,企业价值/收入普遍中位数为1.56倍。在A股市场中,车企估值的中位数为19.98倍,企业价值/收入普遍中位数为1.83倍。
但是特斯拉的估值为1094倍,企业价值/收入在22.08倍,造成新势力们就更加疯狂,由于多数没有盈利,根本没办法用市盈率来衡量,蔚来、小鹏的企业价值/收入分别为33.9倍、118.58倍。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量比三家造车新势力车企之和还要高,而且还有电池兜底,但它的市盈率为140倍,企业价值/收入为4.06倍。
洪灏曾在最新研报中这样说到,新能源在十四五规划里面,同时我们看到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很多利好的政策出台,在这么多利好政策的熏陶下,新能源汽车涨得很快。但是,你还需要思考,这个世界上究竟需要多少车?原来的旧能源车,怎么样去替换掉等等问题。这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但是市场往往就是把一个10年的机会,一下用10天的时间消化掉。
此前曾强烈看好蔚来的香橼在近期发布做空报告,称蔚来股价已经脱离合理范围,股价应该“腰斩”,目标价应为25美元。对于蔚来已经是如此,小鹏和理想汽车又应该跌多少才合适呢?
不确定的未来
新能源车还处于行业初期,像极了手机的“诺基亚”时代,硬件技术没有统一标准,软件没有形成生态,手机厂商更多凭借出色的产品质量竞争市场。最典型的就是诺基亚以及过硬质量的手机霸占市场。
既然拼硬件,新能源车的护城河自然也就不会深,所以这就是为何造成新势力们正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一方面,特斯拉不断压低价格,抢占低端市场;另一方面,已经有传统车企推出了价格更低、做工更好、内饰更豪华的新能源车,虎视眈眈。未来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当然,放眼未来,新年能源车的竞争点还是在自动驾驶系统。当年安卓和IOS横空出世,真正开智能手机时代,让手机从一个点实现向一个面的跨越,构筑的生态系统让后来者根本无法涉足。
一套成熟的智能驾驶系统的实在太“诱惑了”,其颠覆力度甚至会超越安卓和IOS,不仅能够颠覆智能汽车,甚至还会颠覆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多个领域。
首先,汽车领域。假设某家驾驶系统足够成熟,那么后续自然会有厂商采买。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产量9178.69万辆,其中仅中国产量就为2572万辆,这个市场体量足够诱人。想想谷歌和苹果通过系统赚取高昂的服务费,尤其是苹果30%的佣金费用,着实让很多人流口水。
其次,假设这套系统占据市场份额足够大,实现由点到面的跨越,那可能是又一次历史性大变革。
一方面新能源车由于在同一套系统下调配,将会构建真正的智能交通系统,从而彻底改变拥堵和事故等城市交通问题;另一方面,这套系统可以延伸应用至智能配送和智能出行领域。未来像滴滴、顺丰、美团这样既是科技密集型企业,又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有可能成为这套系统的“打工人”。
不过目前来看,暂不论造车新势力们对于自动驾驶的技术是否有足够开放的态度,但就技术本身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离真正成熟的自动驾驶还有不少差距。
非常有趣的是,真正有意布局开放式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都是“大佬”,如华为、苹果、滴滴和百度等,上述任何对手既具有开放的基因,也有造车新势力们不具备的研发能力。
如果这些“大佬”提前一步研发出像安卓一样的驾驶系统,那么造车新势力们恐怕就真的只能与被定义成卖硬件的车企,市值将面临非常严峻考验。
参考资料:
《国信证券造车新势力系列一:解析进阶赛的4个关键点》——国信证券
《造车新势力三季报总结:黎明已至,预计全年收入高速增长》——方正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