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疫情可能源于受污染进口冷链食品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近日,由北京市疾控中心、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清华、北大等单位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揭示了对今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溯源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流调与数据分析,新发地疫情可能源于受污染的进口食品经冷链运输带来了从环境到人的传播。
新发地疫情病毒毒株可能为境外输入
6月11日,新发地疫情发生后,究竟起源于哪里一直没有定论。近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ScienceReview)上发表题为“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再现可能源于冷链食品污染”(Cold-chainfoodcontaminationasthepossibleoriginofCovid-19resurgence
inBeijing)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通过对今年6月北京疫情相关病例、环境与食品等样品的核酸测序和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结合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分析,揭示了该疫情可能源于冷链食品污染,提出冷链运输可能是新冠病毒传播的新途径。
自6月11日确诊首例感染者后,北京对新发地市场538名员工扩大进行病毒核酸筛查,发现45人为阳性。6月15日,北京启动了全市核酸筛查,通过对1000余万人口和5342份环境样本的检测,共发现368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这些感染者均与新发地市场有直接或者间接关联:其中169人是新发地市场的工作人员,103人于5月30日至6月12日期间去过新发地市场,其余96人均为上述人员的接触者。未发现独立于该市场的早期传播链或独立传播链,提示新发地市场是此次疫情的单一暴发源。
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自主开发的低病毒载量样品处理方法,对110个病例和环境样本进行了高通量核酸测序,共获得了72条高质量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这些序列均具有8个特征性突变位点,这些位点在我国此前的本土和输入病例中从未发现过。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库比对,发现除C6026T之外,具有其它7个突变位点的病毒主要存在于欧洲。这些结果进一步提示,新发地疫情病毒毒株可能为境外输入。
论文推测,新发地疫情可能源于受污染的进口食品经冷链运输带来了从环境到人的传播。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4℃和-20℃下放置21天后,新冠病毒在鸡肉、三文鱼和猪肉表面的传染性没有下降,表明冷链运输污染食品可以延长病毒的存活期和传播距离。
水产区S14号摊位可能是感染的源头
论文中提到,结合新发地市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人员初步确定综合交易大厅地下一层(牛羊肉大厅)水产区S14号摊位可能是感染的源头:S14号摊位的7位工作人员均为新冠确诊病例,且症状出现时间相对较早,员工或其密切接触者均未去过新冠肺炎病毒流行的中/高风险地区,或与这些地区的人员接触。
根据流行病学模型推断的疫情开始时间范围内,共有5位顾客新冠抗体检测阳性,且这5位顾客都到访过S14号摊位。这5位顾客及其密切接触者在过去14天内都未到访过中高风险区域或接触来自中高风险区域的人员。
论文称,进一步调查显示,三文鱼是S14号摊位售卖的唯一进口商品。
论文中提到,工作人员对位于新发地市场外的冷藏库中所有原始密封包装内的三文鱼进行了检测,3582份样品中,有6份检测出了阳性,其中5份来自X公司,X公司5月30日曾为S14摊位供应三文鱼。通过测序,在X公司一份三文鱼涂抹拭子中获取到新冠病毒的16341个核苷酸,分析发现该毒株已测序列中,包括上述新发地疫情病毒毒株中8个突变中的3个。通过已发现的3个突变,推测X公司样品毒株包含新发地疫情病毒毒株突变中7个及以上的概率为60%。
论文中提到,虽然尚不清楚三文鱼身上的病毒载量是否足以造成感染,但食物和环境污染的风险仍然存在。对于那些抑制了社区传播的国家来说,这一发现十分重要,因为病毒可能通过冷链运输的被污染物再次传播、甚至可能引发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