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互助计划用户\”跑了\” \”相互宝\”半月少了182万人|钟诚|保险

2020年12月31日18:07:56 发表评论

(去年一个月分摊0.84元,如今却要9.66元!大病互助计划用户\"跑了\",\"相互宝\"半月少了182万人)

近日,相互宝用户规模负增长引发业界关注。

12月第一期,相互宝整体参与分摊人数为10332.16万人,较前一期下滑-1.73%,这是相互宝参与分摊人数连续两期环比负增长,亦为首次出现较大程度的环比负增长。

作为国内网络互助计划的标杆,2018年底上线的相互宝曾创造了一年加入会员数破亿的奇迹,不过2020年起,相互宝分摊人数已经出现了10次环比负增长。

遭遇成长烦恼的网络大病互助计划不仅有相互宝。以大型互联网平台旗下的互助计划为例,美团互助用户数今年也进入下行通道,12月19日用户数为1546万。水滴互助更是自2019年起便逐步下行,目前分摊会员数1312万人,不到2019年最高点4352万人的三分之一。

相互宝分摊人数已10次环比下降

目前,相互宝分摊人数已连续两期环比下滑,12月第1期较前一期减少182.7万人至1.03亿人。其中,普通组(大病互助计划)降至9824.4万人,;老年组(老年防癌计划)降至403.5万人。

相互宝分摊人数今年以来已经出现了10次环比负增长,此前的9次分别为:2020年5月第1期,5月第2期,6月第2期,7月第2期,8月第2期,9月第2期,10月第1期,11月第2期,12月第1期、12月第2期。

从分摊人数减少的数量和频度来看,呈逐渐加速态势。例如,2020年5月第1期首次出现分摊人数减少时,减少数量为1万人,12月第1期分摊人数减少达到182.7万人,亦为首次出现较大程度的环比负增长。

据天风证券统计,自相互宝2018年末上线以来,其用户规模的增长趋势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8.12-2019.12):高速增长,参与分摊人数在2019年12月到达1亿;

2)第二阶段(2020.01-2020.07):增长速度趋缓,每月分摊用户数量的环比增速不足1%,整体规模保持在1.05亿人左右;

3)第三阶段(2020.07至今):用户规模呈现下降趋势,11月参与分摊人数达到1.06亿人最高峰后环比增速出现负增长。

与之对应的是,相互宝分摊金额仍在持续上升。据天风证券统计,从2020年1月的人均分摊7.2元/月持续上升至11月的人均分摊10.8元/月,其中普通组每月人均分摊9.7元,老年组每月人均分摊41元。

一位2019年6月加入相互宝的用户分摊金额显示,2019年6月分摊金额仅0.84元,2020年11月增至9.66元。

分摊人数下降带来的问题很多,例如,分摊金额未来将如何上升?以低门槛为卖点的大病互助计划是否仍有吸引力?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认为,以相互宝为代表的大病互助加入人数下降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网络互助的吸引力下降,导致愿意加入的人数小于退出的人数;

二是退出的人看到分摊金额上升,因此退出的意愿就会更强烈。但他认为不用过度担心和解读短期人数下降的问题,分摊金额上升是风险分摊的自然规律,过了等待期,必然会出险率上升的问题。

天风证券分析师罗钻辉在研报中分析认为,相互宝分摊金额的上升主要源于:

1)参与分摊人数的增长趋势出现停滞后人均分摊自然增长(赔付流程及信息公示具有一定滞后性);

2)逆向选择风险开始出现。由于互助计划前端审核宽松,因此无法选择其他保险的健康异常人群有较大概率加入相互宝,继而导致整体出险率增加、分摊金额上升,而分摊金额上升则导致更多健康人群选择退出计划,形成负循环。

他认为,对比而言,目前相互宝的分摊金额仍然大幅低于重疾保费水平。以最新一期分摊金额为基准,估算目前情形下相互宝普通组用户每年分摊金额约为116元,老年组用户分摊金额约为495元。对比一年期微医保(泰康在线的消费型重疾险),30周岁男性对应30万保额的每年保费为240元,60周岁男性对应30万保额的每年保费为5400元。

他同时认为,目前相互宝处于增长人数停滞后逆向选择因素发酵的“调整消化期”,考虑参与用户基数很大,根据大数法则,预计后续分摊金额仍会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字。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认为在分摊人数下滑、逆向选择加大背景下,后续相互宝的用户数量将很难保持继续增长。

呼吁大病互助纳入监管

遭遇成长烦恼的网络大病互助计划不仅有相互宝。以大型互联网平台旗下的互助计划为例,美团互助用户数今年也进入下行通道,12月19日用户数为1546万。水滴互助更是自2019年起便逐步下行,目前分摊会员数1312万人,不到2019年最高点4352万人的三分之一。

以相互宝、美团互助、水滴互助为代表的大病互助计划会员增长进入瓶颈期,大病互助计划未来将向何处去?

轻松集团联席CEO钟诚表示,要客观看待大病互助平台人数下降问题。大病互助计划是近年来颇受市场欢迎的新生事物,新的互助计划在推出之初会出现用户迅猛上涨。但用户的绝对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扩张。经历快速增长并到达一定的时间点后,一定会出现用户增速放缓甚至下行的情况。但这种下降不是无限下降,只要平台本身运营稳健没有重大问题,用户数最终应该会稳定下来。

他分析,出现当前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互助平台是事后分摊机制,新的互助平台刚推出时往往会以零门槛来吸引新用户加入,随着时间推移和分摊次数增加,一些对互助机制理解有限和后续分摊费用预估不足的用户就会退出。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互助计划用户的离开会导致现存用户的分摊金额上升,平台需要在其中把握一定的度。“这个度的把握需要以各平台用户的特性为基础来考量,其中以中青年互助计划为例,一个月分摊不超过5元钱,一年不超过60元,是大部分可以接受的分摊上限。”钟诚说。

他同时认为,大病互助计划应该与给付型的保险产品相区分,注重体现互助概念,关注疾病保障功能而不是收入补偿功能,以此平滑分摊金额曲线。

钟诚表示,大病互助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中国目前是大病互助参与人数最多的国家,预估去重大约1.2亿人加入了各类互助计划。互助计划虽然不是真正的保险,但内核仍然是管理风险,为促进大病互助计划的持续稳健发展,有规范管理的必要性。

他呼吁,监管部门应尽快将大病互助计划纳入监管范畴,建议从三方面对大病互助计划进行规范:

一是监管应明确进入互助行业的门槛和要求,要贯彻持牌经营。例如,保险产品需由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和兼业代理持牌销售,设立互助计划的主体机构也应有相应的持牌资质。

二是规范大病互助计划的经营管理和信息披露要求。例如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来强化互助行业风险管理,每年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互助计划的人群特点、资金分摊和赔付情况进行精算分析并形成报告,报告对所有会员公开,供会员了解和评估所在互助计划的运营情况。

三是互助计划不能什么都能互助,要有边界。互助的核心是有同类型风险保障需求的个人构成的一种风险分摊机制,建议互助计划应该集中在大病和医疗互助领域,至于其他风险是否也能够互助,应该给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