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 整体推进改革对冲不确定性

2020年12月14日12:06:20 发表评论

 临近年底,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

 在此关键时点,12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为“十四五”开局划出重点,令人关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2021年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会议首提“需求侧改革”、“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传递了重大信号;同时,强调整体推进改革开放,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供需两端发力

 会议首次提出了需求侧改革,“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专家认为,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涉及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会议强调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是从经济运行系统性角度来谋划发展,重点是从供需两个角度解决制约供需平衡的堵点、断点和难点,这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以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态势良好,但需求端的恢复慢于供给端,“三驾马车”的恢复也并不均衡。疫情抑制了消费倾向和消费预期,相对于投资和进出口的恢复速度,消费恢复明显滞后。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张连起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内需不足导致供需两端出现温差。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恢复缓慢、投资需求内生动力不足,需求势能减弱可能进一步向生产端传导,制约经济反弹高度,成为经济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张连起表示,供需不匹配背景下的供给恢复难以长期持续,企业前期订单耗尽后停产减产的可能性较大,需谨防供给需求“双萎缩”风险。

 那么,如何同时注重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从供给方面来看,要把改革的关键一招用好,在深层次改革上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完善支持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从需求方面来看,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进一步释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强大潜能,紧密协调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好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把国内市场的活力充分动员出来。

 恒大研究院分析师任泽平表示,需求侧改革对当前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的边际效益最大,增强消费和投资新基建是最重要抓手。从需求侧改革内涵来看,一是着力点转向扩大有效需求,提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疫后中国经济恢复生产端快于需求端,核心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2016年以来供给侧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果,需求端改革可以带来经济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的效益最大化。二是从供给端发力,供给创造需求,创新激发潜在需求。需求侧改革更需要依托于增量市场的拓展,而非存量市场的代替。

 首提“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明确未来一段时间的监管态度和工作重点。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历史上的垄断,多属于国有垄断,处在石油、电信等国计民生相关领域,各方面风险是国家可控的。现在,形成了新的垄断,处于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这些垄断是否会损害老百姓、中小企业利益,是政策层面需要考量的。像部分互联网平台,借由资本力量,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形成新的“大而不能倒”的公司,资本无序扩张可能带来风险。

 张连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互联网垄断很容易带来财富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富者更富。例如最近互联网巨头企业、资本相继投入大量资源,采用熟悉的套路入局生鲜社区团购:先补贴、后垄断。互联网又一个风口呼之欲出,却引来了众多争议。

 反垄断旨在抑制市场负外部性,鼓励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防范系统性风险。近期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主要官员密集发声。

 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开征集意见,“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问题面临严监管。

 12月8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关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类金融和科技领域,跨界混业经营。必须关注这些机构风险的复杂性和外溢性,及时精准拆弹,消除新的系统性风险隐患” 。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行业集中度提升,这是经济成熟的标志之一。但资本市场上“赢者通吃”的局面,可能阻断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生存。互联网企业发展过程中,因为监管没跟上行业发展,带来监管套利行为,可能带来资本无序扩张。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然是不能突破的底线,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应当的。

 改革开放对冲发展的不确定性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会议要求,要整体推进改革开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看似是发展问题,实则是改革开放问题。无论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弱项,还是充分利用我国优势条件挖掘内需潜力,都要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张连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整体推进改革开放”核心意思应是抓住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改革开放这个关键要素,对冲不稳定不确定性。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稳步恢复,但仍存在较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此次会议特别提到了“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金融风险近来屡屡被提及,近期多位监管层人士密集发声稳杠杆、防风险,表明疫情过后的货币政策将显著加大防风险考量。

 郭树清在《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中指出了现阶段的一系列风险隐患,如房地产“灰犀牛”、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银行业不良资产反弹、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资本缺口加速暴露等。

 央行行长易纲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则提到当前“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依然突出,市场纪律、破产威慑和惩戒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以社会稳定为由倒逼中央政府、中央银行承担高昂救助成本的问题仍未根本扭转”。

 此外,永煤事件后,监管层立即表示将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及“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

 张连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潜在金融风险的确不容忽视。2020年前三季度,广义货币增速高出GDP名义增速9.5个百分点,总体杠杆率和分部门杠杆率出现反弹,金融机构坏账风险需高度重视。中小银行风险加速积聚,城商行、农商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承压更大,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在较大型商业银行更集中。疫情之下企业主营业务下滑、收入回款变差,财务费用上升,导致现金净流入缩减,偿债资金来源减少,企业债违约风险将有所上升。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疫情期间实体部门杠杆率大幅抬升、近期金融市场波澜不断,政策面正加大防风险考量。明年来看,房地产、政府隐性债务、中小银行风险均是防范重点,尤其要关注明年二季度“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后可能出现不良贷款反弹风险。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