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打头阵 多重开放利好密集释放

2020年11月16日18:05:49 发表评论

 “十四五”建设蓝图徐徐铺开,以“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第86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14日至15日在海口召开。《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论坛上获悉,下一步,我国将以自由贸易港等开放高地建设为引领,强化国际规则对接能力,加大在金融、服务贸易等关键领域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分析指出,随着系列开放举措的推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提速,新发展格局也将获得有力推动,巨大内需市场的开放红利将惠及国内外经济。

 自贸港引领开放高地建设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在论坛致辞中指出,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期战略中,通过找准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充分发挥高水平开放平台先行先试的功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一定会在坚持扩大内需中大有可为,在有序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开放中大有可为,在建设国际一流人才的高地中大有可为。

 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信号已密集释放。“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随后,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国宣布将有效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引领作用,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深入开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创新,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沈丹阳表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审时度势作出的历史性战略决策,目的是将海南打造成为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沈丹阳说,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狠抓自贸港各项政策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大力推进六个自由化便利化;二是实行具有竞争力的税收政策;三是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四是为投资者提供可靠法治保障。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深圳经济特区、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是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要赋予其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率先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

 金融领域酝酿更大突破

 专家表示,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资本流动的结果,金融开放在经济开放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方宏称,2018年以来,我国宣布了50多条金融开放措施,彻底取消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大幅度放宽业务范围限制,全面取消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等。当前,在我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金融业的限制措施已经下降为零。

 未来,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可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持续推动金融业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金融展业环境。将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开放理念和模式的转变。下一步,将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

 海南自由贸易港也将金融开放作为重点。海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傅平江近日表示,扩大开放丰富海南金融业态,是稳步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内容。海南银保监局将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积极吸引符合条件有实力的投资主体在海南设立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逐步推进跨境资金流动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建设与海南自贸港相适应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金融体系。

 王方宏表示,海南自贸港作为“境内关外”的开放前沿,要在开放实践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强化国际规则对接能力,发挥好海南自贸港的试验田作用,进行金融开放制度创新。

 构建新格局释放更多红利

 论坛上嘉宾纷纷表示,以自由贸易港等开放高地建设为引领,关键领域改革开放迈出更大步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更好地打通,双循环新格局加速形成。在此基础上,我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将为国内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

 在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看来,中国的高水平开放对经济全球化至关重要,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的合作、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以及在维护多边主义、促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迟福林表示,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对外开放的环境、条件都有新的变化,高水平开放呈现历史性新特点,其中,扩大内需在引领高水平开放中的基本导向作用全面凸显。初步测算,百万亿元级别的新增内需规模将为未来5年至15年中国实现4%至5%的经济增长打下重要基础。预计未来5年至1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望保持在25%至30%左右。

 对于未来的开放方向,迟福林建议,要以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为重点推进高水平开放。“十四五”要同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服务贸易开放进程,争取到2025年服务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由目前的14.6%提高至20%以上;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要实现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的明显提升。

 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孙永福提出,下一步,要继续开放服务贸易和投资。正在酝酿签订的中欧投资协定就是当前非常重要的机会窗口,也是具有标志性的中国重要的开放举措。

 迟福林认为,中国坚持推进以内需为导向的高水平开放,不仅能够有效释放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而且有利于全球共享中国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将对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复苏产生重要影响;不仅有利于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而且有利于全球分享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