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的破局与新生:顺势而为快半步

2020年11月14日00:06:28 发表评论

刘永好的破局与新生:顺势而为快半步

2020年11月13日 16:51:20来源:凤凰网财经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深刻影响到了每一个经济体,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危机的背后,是变局,也是新的机遇。

凤凰网财经《封面》推出《破局与新生》系列解读,复盘和采访16位行业精英的人生履历和故事,从他们的经历中,鉴往知来,共励同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新开局。”

今年在疫情之下餐饮、旅游、交通等行业营收大幅下滑,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复工复产缓慢,更是对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农业提出考验。受疫情影响,农产品产销衔接阶段性受阻,农业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等压力不断攀升。

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做好自身重建,保障供给成为了疫情阻击战中的“第二战场”。在近期举办的2020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尽管今年受到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我们一定要有信心!”

发言振奋人心,让人们的内心感受像公司名一样,充满新希望。

顺应潮流 快半步

1951年出生的刘永好,从1982年开始创业建立了新希望集团。38年来,刘永好和新希望给外界很深的印象就是稳健,在大浪淘沙的中国商业史上,他一直有着不可忽视的存在感。

目前,新希望的商业版图已经涉及农牧食品、乳品快消、智慧城乡、地产文旅、化工资源、生态环保、医疗健康、金融投资等行业,从实业到投资,刘永好的战略决策已然被市场一次次验证肯定,而他的管理风格却很少被外界所熟悉。

了解的人,都知道,刘永好,其实是一个“温柔”的管理者,并不强势,他是一个懂得分享,十分柔性的管理者,他从来不会压迫别人,强迫别人去做什么事情,在他看来,让别人喜欢去做才是最好的管理状态。

这种柔性的性格,使得刘永好十分擅长与外界打交道。他不仅善于整合商界资源,作为“民营企业代言人”,更是深度参与民生银行的创建和发展,又促成并通过了“非公经济36条”,回溯过往,他的每一次发展变革都与国家对民营经济政策的调整息息相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顺应潮流,快半步”。

而当疫情来了的时候,这位管理者依然“快半步”,第一时间捐赠3000万元资金物资,其中1500万元现金用于设立“三农防疫救助及医护关爱专项基金”,专门用于三农防疫及困难群体救助、四川支援一线医护人员的资助。

刘永好知道,疫情肆虐全球,没有任何企业能够独善其身,砥砺方能前行,众志而后成城。当疫情来临,国人的吃饭问题被瞬间放大,深知农业重要性的刘永好自然坐不住。而新希望集团作为多元化产业集团的优势在此时得到了彰显,一方面指挥旗下食品、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饲料生产企业尽快复工,保障老百姓的食品供给及下游养殖户的饲料供应,另一方面调集旗下冷链物流企业的运力,将抗疫物资送到最紧缺的战场。并在一些地区率先推出线上“新鲜社-社区生鲜配送”专享B2C服务,保障社区封闭期业主正常生活。而集团旗下的环保企业——兴源环境,更是接下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任务,120余名工程骨干在疫情防疫的关键时期主动取消休假,冒着生命危险用7天时间完成火神山医院污水处理项目,又临危受命再攻下雷神山。此外,新希望化工捐赠的价值1000万元的次氯酸钠消毒剂出现在了全国各地的公共场所。可以说,在整个抗疫过程中,新希望集团实现了多线并行共同抗疫。

“抗击疫情是一场战争,企业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保生产、促经济、谋发展,在共克时艰中探索新机遇。”刘永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对企业责任的关注。他把这种责任凝练为“根植社会,回报社会”十条基本准则,分享给集团的员工。

养种猪就像是做“猪芯片”

必须要靠自己

在国内疫情爆发初期,非洲猪瘟防控的战斗还在继续。为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我国多地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使得生猪产量下降,猪肉价格猛涨。

面对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双重影响,中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堪忧,普通百姓开始担心起菜篮子里没有肉。与农牧产业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刘永好又是如何看待的?

“对于养猪企业来说,要正确看待周期波动,要站在更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打造综合竞争力,即使猪肉价格相对不高时,仍能展现出价值,这才是企业应该做的事。”刘永好曾在公开场合这样讲,表达对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巨大信心。

了解到生猪养殖产业面临的问题,刘永好在此领域大手笔布局。3月初,新希望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发布公告,公司将继续加大生猪养殖业务投资力度,建设10个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为43.59亿元,推进公司的区域产业布局,帮助生猪供应逐步恢复。而只有猪多起来,猪肉价格才能逐步下降,为肉品供应和肉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用刘永好的话来说,希望能尽快让国民实现猪肉自由。

从市场价格来看,截至10月22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0.97元/公斤,国内猪肉批发价终于在近日创下四个月新低。距离刘永好向往的猪肉自由又近了一步。

在刘永好的观念里,中国很多省份都有本土猪,这些本土猪不但风味独特,也很适应当地的生长条件。养种猪就像是做“猪芯片”,严重依赖进口是不行的,必须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逐步减少对国外的依赖。刘永好的此番话也瞬间上了热搜。

其实刘永好在种猪育种的路上早就先行一步,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早年新希望便与国际上排名前三的海波尔公司合作,成立了海波尔原种猪场,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和海外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基地。2015年,新希望又出资收购了杨凌本香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种猪数据库,在猪的原种繁育、国际的合作等方面已经投入超过10亿元,推动了当地猪品种改良,让社会有更多的竞争力去承接猪周期变化。

不破不立 破而后立

如今的刘永好常常感慨,今天的年轻人生逢其时,因为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创业者被视为时代的英雄,而他和兄长们那时的创业却被视为“不务正业”。他们当时成立育新良种厂,四个兄弟一块努力,种蔬菜、养猪、养鸡、养鹌鹑。

刘氏兄弟创业的1982年,比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的1984年还要早,在育新良种场成立后的两年,王石、张瑞敏、柳传志等才纷纷创业,当时,谁也未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养殖场,会在刘氏兄弟手中,发展成为横跨几大产业的商业巨头。

如今,商业巨头已经形成,曾经“打江山”的人已经满头华发,“后浪”也在追赶着。在考虑到企业可持续发展、分解年轻人就业压力等问题后,刘永好坚持在艰难的2020年非但没有裁员,反而逆势而上,在两会期间做出今年新增投资300亿,新招2万人的承诺,帮助纾解今年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同时,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刘永好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经过几十年的创业和发展,创业者年龄大了,对待新经济、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理解显然不如年轻人。所以他不仅注重公司中下层级的年轻化队伍组建,自己也带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带队到各个企业交流学习。

“长江后浪推前浪,必有后来者,而后来者他们更年轻、更受专业的熏陶、更懂新经济,我相信在他们的领导下,公司会做得越来越好。”刘永好在公开场合直言对年轻领导团队的赞赏。

截至目前,在新希望公司管理岗位上,2000多个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0多岁,年轻干部已经开始承担重要领导责任。管理层的年轻化、国际化进一步带动了公司经营业务的创新发展。年轻的人才,新鲜的血液。青年员工在生物科技、食品科技、数字科技方面积极创新,履行当代新希望人的使命,在新常态下进行新思路、新尝试和新探索,给新希望带来了管理和技术上的创新。

“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70后掌舵者刘永好用敢为人先的智慧帮助化解疫情大考下的农业发展危机。在危机中坚守,在创新中求变,刘永好的破局之道在有力平复疫情对农业生产的短期冲击的同时,给更多企业树立起信心,让更多的企业相信疫情之下所谓危机,必定是危与机并存。

不论是在疫情期间快速响应的表率作用,还是立志破解“猪芯片”难题的闯关意识,再到逆势扩张的战略选择,都是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刘永好的管理思路的体现。而这其实只是缩影,并不能完全描述刘永好,一位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以及管理理念,能体现多少,仍要时间去检验。但正如刘永好说的那样:“首先,我们一定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