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已然站在风口之上,在政策加持和资本热捧下加速发展驶入快车道。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终于浮出水面。实际上,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频发。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14.4万辆,同比增长119.8%。与此同时,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前景也是非常看好的,蔚来、小鹏等已上市的造车新势力股价、市值“起飞”,哪吒、威马等也趁着市场的热情,扎堆IPO。
有分析称,疫情后期行业稳步复苏,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需端持续恢复,需求逐步释放,新车型逐步投放刺激市场需求,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步入高速成长阶段。
头部造车新势力“风雨”中成长
日前有传闻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明年计划生产约55万辆汽车,其中包括30万辆Model 3和25万辆Model Y;特斯拉中国对此说法的回应是:具体产能等数字目前无法对外公布。
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正在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上海超级工厂Model 3的产能已提高至每年25万辆。11月5日工信部披露的第33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特斯拉产Model Y已完成申报。
今年3月特斯拉国产车型交付量首次突破万辆,随后5-10月销量均破万辆;中汽协预测今年特斯拉在华的销量或将达到10万辆。业内认为,随着国产化零部件的采用,国产化Model Y有望下探至30万元区间,将持续提升特斯拉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情况,也将对造车新势力乃至传统车企造成压力。
考虑到价格和车型,国产Model 3和Model Y对蔚来、小鹏、威马等影响更大,希望走高端新能源品牌路线的造车新势力将面临新的压力,尤其是新能源补贴彻底退坡后,将与特斯拉处于同一起跑线。
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规划》发布一周以来,小鹏汽车累计涨幅高达79.62%。而蔚来自4日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后持续上涨,目前市值已超越宝马、通用等传统汽车制造商巨头,年累计涨幅高达935.57%。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已经进入耐力赛阶段,交付量成为造车新势力企业硬实力的展现。今年1-10月,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头部企业的累计销量分别为31430辆、17117辆、21852辆。
不过,产销稳步增长的同时,造车新势力也遭遇“成长的烦恼”——随着市场保有量的提升,多家造车新势力面临产品质量问题。
11月6日,理想汽车宣布召回10469辆理想ONE,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脱销力设计原因,车辆受到碰撞冲击时可能导致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脱开,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极端情况下会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出现产品问题的还有正在筹备上市的威马汽车。10月28日,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存起火风险,威马汽车宣布召回1282辆电动汽车。
而蔚来汽车早在2019年,也因电池安全隐患召回ES8车型4803辆。小鹏汽车是目前尚未经历召回事件的车企,但其去年也曾因产品升级降价,造成新老用户享受新车价格不一的问题,引发不小的用户风波。
在业内人士看来,造车新势力仍旧“风雨不断”。一方面,行业和资本的看好助力着企业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安全与质量这两把“利剑”依然高悬在这些企业的头顶,是企业长续发展不变的关键。
二三梯队新势力还在抢滩资本市场
在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接连赴美登陆资本市场,确定了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地位之后,威马汽车、哪吒汽车、爱驰汽车等相继传出要登陆资本市场,抢滩科创板。
7月20日,哪吒汽车表示,已启动C轮融资,并计划于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9月26日,天际汽车董事长张海亮表示,正考虑IPO;10月13日,证监会披露中信建投关于威马汽车辅导备案情况,威马汽车计划在科创板上市;10月20日,恒大汽车表示,已于9月22日进行了科创板上市的备案;10月27日,爱驰汽车表示,正在准备登陆科创板,计划2021下半年实现IPO。
最近,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也公开表示,“预计明年年底或者后年IPO。”虽然其并未明确表态零跑汽车预计上市的板块,但业内普遍认为,零跑汽车大概率会冲击科创板。
科创板采用注册制,审批周期短且门槛较低,对科创企业包容性更高,更利于造车新势力上市。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认为,“造车新势力融资越来越难,科创板让其看到新的希望,对于玩资本游戏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谁能够先上市,活下去的机会就大。”
不过,业内也有观点认为,虽然科创板的市场化、注册制体现出宽进严出的特点,降低了IPO企业的财务门槛,但无形中也增加了上市企业之间的竞争,通过市场倒逼企业的优胜劣汰。
“造车新势力第二三梯队登陆科创板、融资是一个机遇,但仍面临挑战和市场的洗牌,从产品和销量表现来看,仍面临市场的质疑。”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上市之后保证生存,基本有了相对良性的资金链,发展中心仍是产品研发、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
IPO并非造车新势力的终点,只是其进化的分水岭,能够解决短期压力,但打造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造血能力才是最根本的。
国内传统车企电动化热火朝天
11月6日,比亚迪股份股价直线上涨,报收190.44港元,市值突破5000亿港元。据了解,比亚迪股份股价年内涨幅超295%。
这与比亚迪业绩表现密不可分。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进行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34.14亿元,同比增长116.83%。销量方面,据比亚迪发布的10月份销量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车型实现销量22045辆,同比暴增83.1%。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今年推出的全新车型“汉”搭载了最新研究的刀片电池,成为自主品牌高端电动车型的代表。
除了比亚迪,国内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都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电动化也成为了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等所有在华车企的“必争之地”。
今年年中,东风汽车打造已久的自主高端电动车品牌“岚图”发布,尽管入场颇晚,但其进程却十分迅速。11月6日,岚图汽车中大型高端智能电动SUV白车身实现下线,首款车型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上市。北汽方面,除了北汽新能源外,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发布了ARCFOX旗下首款全新纯电动车型,主打中高端市场。
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国内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吉利、长安、广汽等,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甚至有换道超车的希望。
合资品牌今年同样动作也不小。11月3日,一汽-大众ID.4 CROZZ和上汽大众ID.4 X中国首秀。作为MEB平台下进入国内的首款车型,ID.4承担着大众在华电动化新篇章的重任;日产全新跨界纯电SUV车型Ariya亮相,开启日产在华电动化的序幕,新车将于明年在国内投放。预计到2025年,日产将在华投放9款电动化车型,加快电动化转型。
山西证券分析称,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有望引导新能源汽车规模高增速、质量进一步提升;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竞争关键在于质和价。中信证券认为,疫情后期行业稳步复苏,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需端持续恢复,需求逐步释放,新车型逐步投放刺激市场需求,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步入高速成长阶段。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王琳琳魏帅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