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明年不会出台经济收紧措施,上半年或再降准1-2次
2021年12月15日 22:06:11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大变局时代,如何把握趋势,穿越周期?12月12-13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1凤凰网财经峰会”在上海举办,本届峰会以“趋势与周期”为主题,一汽红旗为战略合作伙伴。峰会凝聚近五十位国内政、商、学界嘉宾,展望国际国内形势,把脉经济发展动向,共话世界经济复苏方向与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在峰会期间接受了凤凰网财经的专访。
自动播放
连平表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包含两层含义,既要稳住宏观经济的大盘,稳定社会的大局,还要在稳的中间要争取更好的成果。因此, 2022年要更多地出台对经济平稳增长有力的措施,而不会出台收紧的措施。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会偏宽松、温和,预计2022年依然还会有降准的机会,而且很可能是发生在上半年,有可能会有一到两次的降准。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财经:您如何理解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主基调?
连平:我理解这个主基调其实是至少两层含义,一层就是要稳,第二就是稳中间还要能够有进,在稳的中间要争取更好的成果。从当前的形势来看,2021年的年初经济增长速度是挺高的,之后回落的速度也比较明显,回落比市场预期来的更快。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也做了梳理,指出当前的压力有三重,一个就是从需求角度来说是收缩的,第二从供给来说是受到冲击的,第三就是预期在转弱。三重压力之下,整个经济的运行确实总体来看压力是不小的。
短周期下行压力,比如说第一个,像美联储加息,这可能是明年大概率发生的事。加息之后对全球经济、中国经济、资本市场都会产生一些影响;第二个,我们目前国内的库存也是一个短周期下行的状态;第三个,就是房地产,全面来看,房地产是一个下行的短周期,而且比较明显,房价、土地拍卖、投资,方方面面的数据都在明显的向下;还有就是金融周期,短周期来看信用也在明显的放缓。
这一系列就说明在经济运行中确实下行压力是不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把它稳住。我们远景的规划2035年是中国的居民的收入要能够翻番。根据过去中国经济运行的经验来看的话,居民收入翻番,GDP也是差不多翻番,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到2035年,平均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能够低于4.8%。
从一般规律来说,往后的经济增长速度通常是更慢一些,而现在的速度往往相对长期来看是可能稍微高一些,所以这样就意味着可能十四五期间,中国的GDP的增长的速度应该要达到5%以上。现在来看,要达到这个水平,如果不采取一些相关的措施的话,没有把中国经济真正增长的潜力更好的发挥出来的话,恐怕要达到这个目标是有困难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工作会议也好,在这之前的政治局会议也好,明确的提出是要稳,稳字当头,要稳住宏观经济的大盘,还要稳定社会的大局等等。
还有就是,2022年非常重要的是党的二十大要召开,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希望要保持一个平稳的态势,而且在中间希望能够有稳中有进,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给经济运行带来更加稳定和积极的影响。
凤凰网财经:今年已经两度降准,明年您预计是否还会降准?除了降准,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来促进“稳中有进”?
连平:措施方面,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方面它如何能够更积极的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各种积极的因素能够发挥出来,使得中国经济潜在的一些有利的因素能够成为现实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这方面,我觉得2022年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包括地方政府的发债,一般在专项债可能在2022年都不会是一个很低的水平,应该基本上和2021年水平要相当甚至于更多一些。
同时,中央的财政赤字也会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同时采取比较积极的政策,运用各方面可以进一步获得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实体经济。
从货币政策来说,稳健的基调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是如果说2021年货币政策从年初开始是向偏紧方向调节的话,那么2022年总体来说是在稳健基调下向偏松方向做调整,包括运用各种工具维持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保持一个合理的充裕,同时也需要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来推动信用的增长。
要推动信用增长,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目前存款的增速相对来说明显慢于贷款的增速,需要通过降准来释放更多的银行的资金资源,让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所以我估计,2022年依然还会有降准的机会,而且很可能是发生在上半年,有可能会有一到两次的降准,继续通过降准来增强银行体系的信贷能力,同时又降低它的信贷成本,使得企业融资成本能够进一步的下降。
第二方面,除了比较积极的这些政策外,还有一些是属于政策的作为,它的方向可能跟过去有明显的不同。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比较明确的提出来,2022年要更多的出台对经济平稳增长有力的这些措施,不要出台那些收紧的措施。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要把那些曾经在2021年出台的相类似的这种,就是对经济带来压力的,会产生收紧效应的这种措施,在2022年应该会基本上被控制住,整个2022年的政策是朝着稳、更加积极这些方向来推进,这样就会出现一个比较温暖的、偏松的、友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