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校和国有单位机房“挖矿”!浙江突击抽查20家国有单位,严打虚拟货币“挖矿”

2021年12月15日08:09:42 发表评论

(利用学校和国有单位机房“挖矿”!浙江突击抽查20家国有单位,严打虚拟货币“挖矿”)

随着柜子被移开,一排四个正在高速运转的矿机展现在眼前,学校管理计算机工作人员金某某借职务便利,利用学校场所、电力、网络进行虚拟货币“挖矿”的违法行为被检查组发现。据了解,金某某4个月时间共挖出2.4个以太币,获利约4.3万元。

近年来,虚拟货币暴涨带动了国内“挖矿”热,有的学校和国有单位机房也成为“挖矿”泛滥的重灾区,甚至成为一些工作人员牟利的工具。

12月14日,据媒体报道,浙江省纪检委、省委网信办突击抽查了浙江省7个地区20家国有单位的36个IP地址,纠察了一批利用公共资源进行虚拟货币“挖矿”与交易的违规违纪行为。

根据相关部门测算,如果浙江全省涉嫌“挖矿”IP地址全部整治到位,能够推动每日节约耗电量约14.85万度,相当于每日减少消耗标准煤约60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物约5.4万吨。

突击抽查

今年7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浙江分中心在一次抽样监测中发现,浙江有4699个IP地址存在“挖矿”行为,其中183个IP地址涉及78家国有单位。相关部门研判认为,183个涉公的“挖矿”IP地址,若属主动参与“挖矿”,那么单位信息技术人员利用单位服务器“挖矿”,或单位内部人员自带矿机利用单位网络“挖矿”的概率较大。

“直接由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可能会提前泄露整治消息,导致矿机被转移或记录被销毁,因此我们成立联合检查组,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查机房、循线倒查‘矿机’,突击抽查全省7个地区20家重点单位36个IP地址。”浙江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现场核查的不断深入,部分国有单位工作人员利用公共资源参与“挖矿”等公私不分、损公肥私的行为逐步暴露。现场核查发现,20家单位有14家存在主动“挖矿”行为。“挖矿”人员主要是熟悉网络、计算机技术的网络管理员或相关技术人员。如浙江某大学共查实有6个IP地址参与“挖矿”行为,均为利用实验室公用计算机或个人计算机,直接运行“挖矿”程序软件主动“挖矿”。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浙江省已经对涉嫌利用公共资源“挖矿”的78家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国有单位排查个人电脑、服务器等终端500余台,查封“矿机”68台、单机260余台。此外,共排查发现有34家国有单位存在主动“挖矿”情形,32家单位主机或网络设备因感染木马存在被动“挖矿”情形,查处利用公共资源主动“挖矿”48人,其中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人,约谈、批评教育相关责任人70余人次。

严厉打击虚拟货币“挖矿”

对于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的危害,浙江省有关部门负责人称,首先,24小时不间断开机耗电量巨大,间接带来大量碳排放;其次,注册和交易服务器设置在境外,“矿机”通过互联网设定程序后参与“挖矿”,易引发网络安全问题;再次,虚拟货币扰乱经济金融正常秩序,易成为非法转移资产、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

今年以来,多部门联合开展全面全链条围剿虚拟货币“挖矿”行为,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此外,国家发改委公开征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2021年版)》意见时,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入淘汰类,并于近期发布通报,全面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各地已经开始严打,但虚拟货币“挖矿”现象并未杜绝,一些隐蔽的违法“挖矿”行为屡禁不止。

对于后续监管,业内专家建议,未来对国内的虚拟货币“挖矿”、交易机构,清退存量,阻止增量;对金融机构参与严格禁止,同时,对通过跨境虚拟货币洗钱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

编辑:郑雅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