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显示,自2017年以来央行在年初降准的概率偏大。而对于此次降准的方式,市场人士多数预计将进行全面降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3日在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中国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定的宏观政策,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近期,多场高层主持召开的会议传递出了经济发展存在压力,并将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实现稳增长的目标,除财政发力外,通过降准补充流动性也存在必要性。此外,疫情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也提高了货币政策动用数量型甚至价格型工具的可能性。
明年初降准可能性较大,不排除年底前提前降准
历史经验显示,自2017年以来央行在年初降准的概率偏大。而对于此次降准的方式,市场人士多数预计将进行全面降准。
国泰君安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对财联社表示,如果12月财政支出不及预期,年底前就会降准。在跨年和春节资金面紧张阶段,或者明年1月信贷投放超预期,降准的可能性更大。
董琦解释称,未来全面降准的可能性更大,7月全面降准,除了对冲流动性缺口外,兼顾了降低终端融资成本的诉求,通过全面降准希望打开银行资产端空间进行让利,未来的降准可能还会延续此逻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财联社表示,央行本次降准的落地方式和时间,估计是年底前,实施全面降准定向使用,主要是支持小微;同时可能有部分降准资金用来置换MLF。国内货币政策已转入边际宽松周期,2022年降准会延续,降息也有可能。
降准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宽松
市场人士指出,11月制造业PMI回到扩张区间,但扩张幅度和可持续性都较弱,房地产正在经历“寒潮期”,经济下行压力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此外,PPI-CPI剪刀差高企的局面将会延续到明年一季度,下游小微企业仍需要定向帮扶,以达到稳就业的目的,在此背景下,仍需进行降准甚至降息缓解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明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企业层面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还相对比较困难,为了做好跨周期的宏观调控,适时降准不仅有空间,也有必要。
温彬指出,降准不应被解读为货币政策宽松的表现,降准后央行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央行也会更好的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东吴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陶川认为,2022年上半年很可能是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的主要窗口期。下半年如果美联储迫于通胀而开始加息,我国央行进一步宽松,尤其是降息的空间将十分有限。
降准或将对冲到期MLF,有助于减轻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压力
另外,12月将有9,500亿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到期量为年内次高,12月地方专项债剩余额度约3,300亿元,考虑到央行维稳资金面的表态,预计12月央行大概率仍将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来“削峰填谷”。
温彬还表示,降准既可以增加信用投放,也可以引导金融机构更好的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主要是可以优化银行体系的资金结构,降低银行体系的负债成本,并减轻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压力,降准有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董琦指出,临近跨年处,不排除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可能性,特别是当财政支出不及预期或2022年1月信贷投放超预期。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