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争夺战”,谁是输家?

2021年10月29日06:08:06 发表评论

“李子柒争夺战”,谁是输家?

2021年10月28日 20:09:39来源:财经连环话

凤凰网财经二套

消解无聊的对症之药

凤凰网《财经连环话》出品

从七月小助理的吃瓜预警

再到八月末李子柒的“资本真是好手段”

这位停更仨月的顶流与资本的战争预告

早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而在今年年初

李子柒才刚以1410万的油管e订阅量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成为“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文化输出第一人

只是她可能没想到

踏踏实实的重农流派也没法逃过资本的倾轧

在把品牌的商业变现能力做大做强后

股权纷争便如期而至

天眼查App显示

10月25日

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刘同明、

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相关案件新增立案信息

一审原告为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审被告为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刘同明

经办法院为四川省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而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正是李子柒所在的MCN机构

同时也是李子柒品牌持有者——

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

在股东信息里显示

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

李佳佳(李子柒)仅占49%

同时在商标纠纷上

有关侵害商标权的多则裁判文书原告皆为杭州微念

但均被驳回

一面是代表着“李子柒”全部形象与内容生产的KOL

一面是运营营销IP、却占据大部分收益的MCN

在这种不均衡的股比结构下

李子柒与MCN的暗战

可能早已开始……

避不开的MCN

MCN

即Multi-Channel Network

可以理解为“大众经纪人”

在自媒体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

好的内容从来不缺

但内容生产者往往受限于精力与经验

对于商务运营方面总是力有不逮

于是MCN机构适时而出

不管是对内容本身的变现

还是与平台的接洽

MCN的效率都远高于单打独斗的KOL们

毕竟除了内容创作者自身

平台也没有精力一个一个地去接洽

“李子柒”的成功同样脱离不了MCN的助力

在2016年签约微念之前

李子柒的视频流量并不是十分出彩

而签约MCN两个月后

就迅速靠兰州牛肉面的那期开始流量飞升

逐步成为如今的“顶流网红”

在微念此后的运作中

“李子柒”也从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博主

拓展成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品牌IP

而有关天猫店、螺蛳粉工厂、资本的投资等商务问题

则均由MCN来完成或承接

在摊子不大的时候

双方各取所需

小的利益摩擦都还可以接受

但一旦经济回报达到一定规模

内容创作者与MCN必然会产生直接冲突

比如天猫的“李子柒旗舰店”

销量百万的螺蛳粉

收益可能根本不归李子柒所有

因为李子柒天猫旗舰店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中

所属公司都是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而李子柒在微念没有任何股权

同时拥有李子柒IP的四川子柒

天眼查可查到参保人数实际为零

只是一个空壳公司

并且还被微念控股

李子柒在整个大IP的商业运作中

甚至可能不具备任何话语权……

那同样的

对于“李子柒”IP带来的收益分配

李子柒能掌控的恐怕也有限

对于MCN来说

内容生产者到处都有

资源、营销和推广都由自己来做

“网红”只是一个产品

而产品是没有资格和资本议价的

而网红们则是通过长期的IP打造

积累出自己的核心价值

更倾向于把资本当做自己的“服务者”

长此以往

双方的矛盾自然不可避免

只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在于

如今的市场已经不是当年的市场了

以往凭借竞业协议、体量优势

就可以轻易拿捏作者们的MCN

在短视频流量快速增长的风口过去后

实际远要比内容创作者更“卷”

在网红们签约获得流量之后

他们的选择范围远比MCN要宽广

签约成本走高也持续走高

更遑论李子柒这种超级顶流

在这种“一超”的格局下

微念50亿的估值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李子柒”这个招牌

甚至在李子柒与微念矛盾传出后

三个月前才投资微念的字节立刻宣布了退出

明明白白告诉你

我看中的就是李子柒这个人

而在内容本身难以有新的变革

内容发布渠道又日趋同化的当下

再造一个“李子柒”显然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同时在直播电商火热的当下

平台们也在逐渐消弭MCN的优势

想要在视频内容平台引入公域流量的客流

就必须接受平台的规则

这都让MCN的流量获取成本不断增加

甚至于像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

也正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主播入驻机制

与其签MCN

还不如直接与平台合作

除非你像某位一样不开眼……

反观李子柒

在股权纠纷风波之后

却登上央视访谈节目

讲到了自己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非遗文化、引导青少年方面的规划……

在这场尚未披露更多信息的博弈中

微念实际已经一败涂地

顶流出走

字节撤资

更不用说这次风波之后对于其他签约作者的影响

无论官司胜败与否

微念的商业价值实际已经大大折扣

因为在“李子柒”的争夺上

从来不仅仅是一个IP

而是“人”

或许这次风波过后

需要反思的不止微念一家

在资本的话语权不断降低的当下

学会如何真正地尊重创作者

而非将其视为企业盈利的“工具人”

是整个行业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然朱一旦和张小策

就是最鲜明的案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