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拉闸限电 煤电企业经营承压 如何破局? 2021-10-08 13:26:10 来源:财经网 作者:佚名
近期,“拉闸限电”现象频发,在该现象背后,煤电企业经营承压问题被舆论关注,而煤电企业经营面临的问题,主要来源于电煤价格上涨。
“市场煤”与“计划电”这一矛盾一直以来存在于电力供应链上,缓解该矛盾或成为破局的思路之一。目前,在政策层面,推动电价市场化正成为趋势。
此外,专家表示,加强促进电煤供应,在电煤供应链上引入更多市场机制,也有助于缓解煤电企业的经营压力。
业内普遍认为,煤电企业还应积极进行技术和业务转型,才能更好适应碳中和时代的要求和环境。
拉闸限电频发,电煤涨价致煤电企业经营承压
近期,多个省份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并出台了限电措施,部分上市公司也因此受到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数家上市公司公布了限电限产政策的影响。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针对拉闸限电背后的原因,中电联科技开发中心专家张昕对财经网表示:“煤价升高,发电企业的成本压力较大,部分发电企业目前供电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2021年7月26日,中电联公布《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指出,原煤产量增速比同期煤电发电量增速低8.7个百分点,二季度市场电煤价格快速攀升。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6.4%,比同期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速低8.7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进口煤炭同比下降19.7%。二季度市场电煤价格迅速攀升,居历史高位,电煤采购及保供工作难度加大。
据数据,2021年上半年,在煤电板块的31家上市公司中,许多煤电上市公司发生了亏损。有15家企业在202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50%的企业有10家,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100%的企业有3家。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豫能控股在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所属火力发电公司鸭电公司、天益公司、中益公司、鹤淇公司、丰鹤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4.84亿元,同比增加8.67%;实现净利润-5799.3万元,同比减少123.78%,主要原因为本报告期受燃煤采购单价同比大幅攀升,煤电业务利润下降。
京能电力在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0%;由于煤炭成本同比大幅上涨,报告期内营业成本为9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8.07%;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亿元,同比减少135.69%。
华福证券表示,这一轮限电限产政策提出的背景是我国碳排放压力仍然较大,火力发电受动力煤暴涨的背景下严重受压,另一方面,今年受到干旱天气影响水电产量同比显著下降,我国虽然目前仍然是煤电主导,但在煤炭供应偏紧,煤电产量受限的情况下,水电产量的供应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紧张的问题,多地为避免能源供应不足影响民生,开始出台限产限电措施。
推动电价市场化,促进电煤供应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财经网表示:“电力供应短缺的原因之一,是”市场煤“与”计划电“的关系冲突一直未能理顺。”
“在中国内地的电源结构中,占据70%以上的燃煤电厂基本上都是以地方国企和央企为主的国有控股企业。煤价是市场定价,而电价并非完全由市场定价。而到了煤价上涨而电价暂时不能调整的情况下,整个电力供应链就存在冲突。”柏文喜说道。
目前,电价的市场化改革正在各地不断推进。
9月27日,湖南发改委印发《关于完善我省燃煤发电交易价格机制的通知》,显示自2021年10月起,该省将在确定电力市场交易基准价格的基础上,引入燃煤火电企业购煤价格作为参数,按一定周期联动调整交易价格上限,建立与煤炭价格联动的燃煤火电市场交易价格上限浮动机制,合理体现发电、用电成本,降低市场风险。
9月29日,山东省发改委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保障燃煤发电企业正常运营的通知》,通知指出,继续认真落实“基准价+上下浮动”价格政策,严格执行电力市场上下限机制,不断完善电力市场容量电价补偿机制,明确电力市场峰谷分时电价机制,明确电力市场保底供电价格机制,逐步取消山东电网工商业目录电价。
9月29日,发改委表示,将按价格政策合理疏导发电成本。指导各地切实组织好电力市场交易,严格落实燃煤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让更多电量进入市场交易,不得对市场价格在合理范围内的正常浮动进行不当干预,让价格合理反映电力供需和成本变化。
此外,调整需求侧电价结构,或许也是成为一种可行的思路。
6月24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在回复一位网民提问时表示,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电价偏低,工商业电价偏高。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电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居民电价机制。
在供给端,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财经网表示:“当前,对于煤电企业来说,问题并不出现在经营不善或发电能力不足,而是出在煤炭供应上,因此,我们要更多考虑的是从源头(煤炭供应)开始找问题,而不是缘木求鱼。”
柏文喜表示:“电煤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往几年的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监管对于大量煤炭产能的关停,以及今年以来进口煤炭数量锐减导致的电煤供应紧张。”
业内存在分析,对国内煤炭行业引入更多市场机制,以及积极促进对海外煤炭的进口,或有助于缓解煤价供给缺口的问题。
中国能源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专家董晓宇对财经网表示,在国家对煤价的调控方面,可以继续增加长协煤炭供应比例。另外,可以释放煤炭产能,尤其是这种先进产能,允许一些煤炭企业在完备手续的同时,加快产能上市,这样可以加快产能释放。
通过技术和业务创新破局
煤电企业的另一出路,或在于进行技术和业务创新。
董晓宇对财经网表示,首先煤电企业应该加强技术改造,比如应用超超临界技术,以实现减少煤炭的这个消耗量。现在一般都能实现一度电两百五六十克的煤炭消耗,那未来在这方面还有空间,尤其是一些度电消耗300多克煤炭的煤电厂。
第二,煤电企业的燃料可以进行耦合发电,政策可以考虑允许煤电企业进行灵活性的改造,让煤炭可以搅拌垃圾进行兼容发电。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是减少了对煤炭的依赖,二是同时也增加了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减少了垃圾电厂的重复建设。
第三,就是通过政策支持,让煤电企业优先得到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配比,特别是风能、光伏、生物质、水电的建设指标,通过优化发电业务的内部结构,逐步增大这个非煤电业务。逐步摆脱对这个煤炭的依赖,同时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最后,董晓宇还建议,在落实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在技术方面没有做到及时调整到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这种市场化的交易机制解决问题。
(文章来源: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