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新发\”大翻车\” 三天三起 到底怎么了?

2021年9月19日06:08:24 发表评论

(基金新发\"大翻车\",三天三起,到底怎么了?)

9月16日-18日,三只基金相继宣布募集失败,使得今年募集失败的基金数量达到了23只,同比上升35.29%。需要指出的是,募集失败基金中既有主动权益基金和FOF,还出现了今年公募大力布局的“固收+”产品。

三天三起

9月18日,中融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中融内需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未能满足备案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该基金募集期间为6月11日至9月10日,股票投资比例为60%-95%,是一只偏股混合基金。

来源:中融基金

9月17日,深圳某中型公募发布公告称,旗下某只债基因未能满足备案条件宣告募集失败。该基金募集期间为6月16日至9月15日,是一只二级债基(即“固收+”),投资于债券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股票部分投资于港股通标的的比例为股票资产的0-50%。该基金所指的“备案条件”,需要在3个月募集期内,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2亿份,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且基金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

9月16日,新沃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于6月15日开始募集的新沃竞争优势混合基金,截至9月14日募集期限满,未能满足备案条件而募集失败。该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在基金资产净值中占比为60%-95%,是一只偏股混合基金。

来源:新沃基金

加上上述三只基金,年内募集失败基金数量达到了23只,较去年同期的17只增加了35.29%。从基金类型来看,23只基金中有6只偏股混合基金和1只灵活配置基金,9只债券基金(其中6只为中长期纯债基金,3只为“固收+”偏债混合型基金),另外还有一只混合型FOF产品。

原因各不同

今年募集失败的基金不仅有债券基金,还有不少主动权益基金。从时间来看,权益基金募集失败案例,发生在4月前后、7月和9月。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4月市场历经大幅调整,新发基金热度骤降;而在7月和9月,市场出现了极致化的结构性行情,资金追捧新能源、光伏等主题基金,缺乏亮点的权益基金则受到了冷落。

针对债券基金发行失败,华南公募人士陈宝(化名)表示,债券基金尤其是中长期纯债产品主要是面向机构客户,机构客户掌握着主导权。这类基金发行失败,可能是因为产品上报时机构存在投资需求,但获批后机构需求发生了改变。因此,发行档期较靠后的基金,没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满足最低门槛的认购资金兜底,就会出现发行失败。

此外,针对“固收+”基金的发行失败,分析人士则指出,尽管今年基金公司布局“固收+”的热情很高,但某些“固收+”基金未能较好地控制回撤,导致基金净值大幅波动,影响客户持有体验,叠加供应端数量激增,一定程度上导致发行难度上升。

鹏华基金经理汪坤指出,做好仓位控制、灵活择时与行业轮动是“固收+”运作的三大关键点。“根据不同的经济周期大类资产的收益表现,对相应的行业板块进行轮动配置。从资产配置来讲,股票和债券有比较强的负相关性,两者搭配的体验优于单一持有,才能够避免单一市场下跌造成的风险。

理性看待募集失败现象

陈宝还指出,今年基金募集失败案例明显增加,主要是中小基金公司新产品募资较为困难,这是行业“马太效应”的又一个体现。头部基金公司不仅具有渠道优势,也具备较好的历史业绩优势。近期以来,“日光基”基本很难看到,但大公司通过旗下知名基金经理挂帅,保成立是没有问题的。

此外,某第三方基金评价人士对记者表示,基金发行失败案例增加,和基金市场的“供求失衡”也有关系。截至目前,市场存量基金已超过7000只,超过了A股上市公司数量,投资类型和主题布局基本涵盖到了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基金如果不具备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很难再吸引到市场资金关注。

该基金评价人士表示,在基金大扩容背景下,未来募集失败很可能会成为常态化现象。募集失败是一种市场信号,来调整基金市场的供需结构,也减少了以往为“保成立”而导致的不必要资源浪费。

某公募人士表示,目前大家基本都能理性看待募集失败现象了。实际上,不仅是基金募集失败,从此前的理财收益不保本、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保本基金退出市场、迷你基金加速清盘等现象来看,在资管行业转型大背景下,市场也在逐渐形成相应的心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