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发声:今后数月流动性不会出现大缺口 释放什么信号?
2021年09月08日 06:12:41来源:券商中国
图源:图虫创意
9月7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有关情况,并就降准成效、中国货币政策如何提前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影响、基础货币缺口、金融政策如何助力共同富裕,以及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等问题作出回应。
3000亿支小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模式
9月1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今年再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
对此,潘功胜表示,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在今年剩余的4个月,也就是9月-12月之内发放。央行提供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是2.25%,商业银行拿到这笔贷款,发放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在5.5%左右。同时,再贷款的投放将采取“先贷后借”模式,保障资金使用精准性和直达性。
除了支小再贷款外,央行还将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的实施力度。潘功胜称,去年6月央行推出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工具,目前这项政策仍然在使用,下一步将继续用好再贷款资金,引导银行更多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
数据显示,从去年6月以来,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累计发放6.1万亿元,占同期累计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的29%。
此外,央行还将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解决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被占用导致的资金周转困难。潘功胜称,我们分析中小微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其中问题之一是应收账款过去一段时间增长得比较多,怎样解决中小微企业被大中型企业占用资金的问题。
具体来说,在宏观层面,要保持稳定的融资环境,央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将继续督促大中型企业加大账款清欠,遵守市场支付纪律。在金融方面,将推动更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发挥好平台的确权功能。指导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授信,基于中小微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合同、物流等信息展开授信。在推动落实及时支付条例的基础上,推动大型企业使用商业汇票替代其他形式的账款,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票据贴现和标准化票据融资,央行提供再贴现支持,缓解了中小微企业占款压力。
7月降准后小微贷款“量增价降”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但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中小微企业原材料等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增加、疫情灾情影响等实际困难和问题。
田玉龙表示,现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环境比较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今年二季度以来,原材料、物流成本持续大幅上涨推高了经营成本,订单需求不足等一些问题,也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近期再加上汛情突发的因素,造成了一些经营困难,部分小微企业也面临一些新挑战。
针对上述情况,田玉龙透露,工信部会同各部门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实体经济需要,研究并适时出台接续政策,稳定政策预期,增强企业信心。目前正在抓紧修订出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已经征求了意见,推动针对中小企业不同的特点来精准施策。
对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孙国峰表示,7月份降准效果逐步显现,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2021年7月末,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比去年同期增长29.3%,7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3%,比去年12月下降0.15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成本包括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和资金成本。要素成本最近讨论比较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部分劳动密集型、议价能力弱、对原材料价格敏感的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影响,值得高度关注,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孙国峰称。
其中,就资金成本问题,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央行持续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上加点确定,显著改善了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7月,金融机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0.32%和2.26%,分别较自律上限调整前的5月份持平和下降0.22个百分点。其中,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降幅更大,分别为0.41个百分点和0.42个百分点。
“这些改革措施效果持续显现,促进了贷款实际利率稳中有降。”孙国峰称,今年前7个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7%,较上年同期下降0.0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较上年同期下降0.1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更大。总的来看,随着各项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效支持了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
今后数月流动性不会出现大缺口
谈及基础货币问题,孙国峰表示,目前并不存在很大的基础货币缺口,今年以来,央行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投放基础货币,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
孙国峰再次强调,市场不宜简单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或者超额准备金率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判断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是观察市场利率,特别是DR007。
“我们观察流动性的一个最重要指标是货币市场的DR007,从这个指标看货币市场运行平稳,月末、季末都没有出现大的流动。相对公开市场7天操作利率的偏离幅度处于近年来同期低位。”孙国峰表示,8月份,DR007均值是2.15%,比公开市场操作7天逆回购利率低于5个BP,也就是说很接近。7月降准后,金融机构运用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归还了一部分中期借贷便利,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今后几个月流动性供求将保持基本平衡,不会出现大的缺口和大的波动。
对于财政收支、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对流动性产生的阶段性扰动,孙国峰称,央行有充足的工具予以平滑,完全可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央行完善流动性和市场利率调控框架,提高透明度,通过言行一致的操作和预期管理稳定了市场预期,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预防性流动性需求,使得维护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所需要的流动性的总量持续下降。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条件下,可能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流动性就可以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提前布局降低全球货币政策调整冲击
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调整路径日渐清晰,除了美国以外,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面临转向问题。对于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外溢影响,潘功胜称,就中国而言,我们一直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处于常态化货币政策区间,不搞“大水漫灌”。我们货币政策的空间是比较大的,这是2000年初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和美联储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主要差距。
孙国峰称,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设计,提前布局,前瞻性降低了全球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负面外溢冲击。
一是通过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强预期管理、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等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降低了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汇率可能带来的冲击。
二是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下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保持外债平稳,减轻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带来企业未来集中偿还外债的压力。
三是货币政策自主性增强。7月初,前瞻性降准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应对今年下半年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预作铺垫。
四是积极推动境内LIBOR转换工作有序进行,引导金融机构提前做好转换工作,避免LIBOR退出导致金融市场参考基准变化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形成共振带来的风险。
对于下一步中国货币政策的应对,潘功胜称,央行将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同时,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统筹考虑今年和明年货币政策的衔接。在货币政策考虑上以我为主,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此外,将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精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金融政策如何助力共同富裕
对于金融政策如何助力共同富裕,邹澜认为,央行所主导的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应该说有很多发挥的空间。下一步在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
具体来说:
一是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执行好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这对促进共同富裕非常重要。提高金融支持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好信贷增长缓慢省份的再贷款政策;
二是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包括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各项举措,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
三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让群众平等、安全地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力度;
五是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