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出行拟IPO:背靠蚂蚁金服融资百亿仍亏损,对标美团的野心凭何撑起?
2021年04月30日 09:02:49来源:凤凰网财经
文 ︳顾北
2018年12月20日,在哈啰出行(下文简称‘哈啰’)主办的“科技出行 共赢未来”全产业链大会上,哈啰创始人兼CEO杨磊动情的说到:“曾经的苦日子让哈啰更加脚踏实地把商业的本质做好。”
对于哈啰来说," 曾经的苦日子 " 正是 2017年之前,市场被摩拜和 ofo 所支配的日子。转机发生在2017年底,蚂蚁金服向哈啰伸出了橄榄枝,并在之后的两年里陆续向哈啰投资了上百亿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除了蚂蚁金服外,郭广昌的复星集团、胡祖六的春华资本、符绩勋的纪源资本等也都投资了哈啰。背靠这些金主,哈啰过上了“好日子”,花起钱来毫不吝啬。除了在共享单车业务上抢占市场外,还不断在酒旅、网约车等业务上跨界扩张,直至此次上市。
4月24日,哈啰出行正式在纳斯达克递交招股书赴美上市,瑞信、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如果成功上市,哈啰将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而此时距离共享单车风口兴起的那一年,已经过去了整整5年。
回看当年资本扎堆,热闹非凡的共享单车赛道,如今早已物是人非。ofo几乎已死,摩拜卖身美团,小蓝单车被青桔吞并……反而是当初比较低调的哈啰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有行业人士评论称:“共享单车赛道上,与\'明星选手\'摩拜、ofo等相比,哈啰更像一位\'草根选手\',而在得到了巨额资本的加持后,这个\'草根’渴望扩张成为新的巨头。”
但要成为新的“巨头”似乎并不容易,尽管融资上百亿,哈啰似乎仍然缺钱。有媒体称,哈啰此次上市就是因为缺钱需要募集资金。而在2019年底,为了换取5亿借款,哈啰甚至将700万辆单车抵押给了蚂蚁金服。
另外,招股书还显示,2018年到2020年,哈啰出行净亏损22.07亿元、15.04亿元和11.33亿元,尽管亏损收窄,但新业务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短时间内仍难盈利。
与此同时,哈啰出行还要面临着来自美团单车和青桔单车的竞争压力,在顺风车、酒旅等新业务上,滴滴和美团也都虎视眈眈且更有实力和经验。
对于哈啰出行而言,“共享出行第一股”的荣光并不能为其带来多少实质上的作用,如何摆脱盈利困境?如何应对来自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挑战?如何面对日趋严格的监管压力?这些都是其上市后仍然面临的问题。
行业大洗牌,哈啰获蚂蚁扶持迅速崛起
2017年,对于ofo创始人戴威来说,是梦碎的一年;对于哈啰创始人杨磊来说,却是无比幸运的一年。
在这一年,已在风口上“飞”了将近两年的共享单车,经历野蛮生长和残酷竞争后,来到了一个行业大洗牌的拐点。
摩拜和ofo的“战争”已经接近白热化,在各自背后资本的加持下,双方以“亿”为单位烧钱抢市场,都想成为这个行业最后的“霸主”。
但就在2017年底,形势陡然生变,ofo与金主滴滴决裂,危在旦夕;摩拜据传要被腾讯系的某巨头收购;而本来欲扶持ofo的蚂蚁金服,却转身将3.5亿美元投给了哈啰。
对于哈啰来说,这笔融资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意味着哈啰取代ofo,成为蚂蚁以及阿里的两轮车业务布局的最终选择。
此后,哈啰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2017年到2019年,融资总额保守估计也有200亿人民币。此外,凭借免押金和“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哈啰单车迅速“攻城略地”,一度超越摩拜(后来的美团单车)和青桔单车成为行业龙头。
到2019年,在经历了残酷洗牌后,共享单车行业已形成了哈啰、美团单车、青桔单车“三足鼎立”的格局。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哈啰出行2020年共享两轮(共享单车及共享助力车)骑行次数为51亿次,是世界最大的共享两轮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末,哈啰的两轮共享服务已在300多座城市(地级市及以上)开展。
两年融资200亿,为借钱抵押700万辆单车
如果说ofo是共享单车上半场“烧钱”的典型,那么哈啰可能就是下半场“烧钱”的代表。
天眼查信息显示,从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哈啰一共获得了8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00亿人民币,其中最大一笔为2018年7月由蚂蚁金服和复星集团投资的10亿美元。
这两年中,蚂蚁金服成为哈啰最大的输血方,8轮融资中蚂蚁金服就领投或者跟投了五笔。
招股书披露的信息也显示,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Antfin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是哈啰出行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36.3%的股份。在董事会中,除哈啰出行的核心管理团队外,担任董事的还包括蚂蚁集团副总裁杨鹏、蚂蚁集团战略投资部董事朱超。
另外,哈啰出行创始人杨磊仅持股10.4%,共享单车公司永安行持股7%,GGV持股6.1%,成为资本、复星集团、春华资本等也是公司重要的财务投资人。
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成为资本运营董事蒋邵清、复星全球合伙人丛永罡以及春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均是哈啰出行董事会成员。
而天眼查上的股权穿透信息显示,哈啰出行疑似实际控制人为“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总股权比例为12.38%。
但共享单车迟迟未见盈利,蚂蚁的耐心毕竟有限,2019年以后,蚂蚁未再向哈啰投资,哈啰也一直没有其他融资进账。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一份文件显示,2019年12月4日,哈啰出行的运营主体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将所有单车资产(共计717万辆)抵押给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蚂蚁全资控股),期限为三年(2019年12月4日-2022年12月3日)。
根据浮动抵押协议,为了发展单车主营业务,上海钧正曾于2017年7月、2017年9月和2018年6月向上海云鑫28亿元,三笔分别为5亿、5亿、18亿,第一项5亿借款已经全部还清,双方再次签署的浮动抵押协议借款金额不超过23亿(5+18),其中主合同金额为5亿。
这一幕看上去似曾相识。在2018年2月,因为押金和经营问题导致现金流捉襟见肘的ofo,也曾经两次将单车作为抵押物,用800万辆单车,换取了阿里共计17.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履约日期分别为半年期和两年期。
与此同时,哈啰的对手青桔单车则在近两年先后获得大额融资。2020年4月,青桔单车获得软银和君联资本的超10亿美元融资;今年2月,青桔又完成一笔6亿美元的B轮融资,同时获得银行超4亿美元的授信额度。
而美团单车已经成为美团出行业务的重要一部分,对其的资金支持一定会持续下去。相较于美团和滴滴,哈啰出行在资金储备、组织能力方面,仍处于劣势。
不断跨界扩张,哈啰的“野心”不止单车
但哈啰的“野心”显然不只是单车,除了共享单车业务外,哈啰还不断跨界扩张,将业务的触角伸到了网约车、社区团购、换电、酒旅等领域,试图以“单车”这个巨大的流量入口再造一个“美团”。
2018年10月11日,哈啰出行上线了打车入口,正式推出网约车业务,业务覆盖上海、成都、南京三地。
2019年6月,哈啰出行与宁德时代、蚂蚁集团合作推出小哈换电业务,主要为两轮电动车用户提供换电解决方案,目前已在超过50座城市布局。有媒体报道称,小哈换电目前占领的市场份额是行业首位。
2020年4月以来,哈啰加速扩张步伐,先是推出“哈啰惠生活”,入局社区团购;后又上线了专注“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入口,包含酒店、餐饮等到店服务;5月份在滴滴的跑腿业务之后测试了“哈啰快送”,入局同城即时配送;8月,火车票业务上线;10月,哈啰打车上线。
在招股书中,哈啰对于自己的定位是:中国领先的本地出行和生活服务平台。哈啰在招股书中也指出,公司正在试点一批“新兴本地服务”,诸如电动车、打车、酒店和在线广告等服务。
为了多元化发展,哈啰出行在2020年还上线了独立哈啰出行APP,欲打造一个完整的本地生活消费生态。在此之前,哈啰有60%以上的用户是通过支付宝的端口来使用出行服务。
摆脱支付宝虽然能够让哈啰形成自有流量,并且在自己的APP上打造一个更加丰富的本地服务生态,但毫无疑问如果完全和支付宝“分开”,也会损失一大部分流量。
哈啰不断跨界扩张的行为,或许是为上市造势,或许是给资本市场讲新故事,但能看出其“野心”绝不只是共享单车。
但扩张的过程却并不总是顺利的。去年12月9日,据晚点LatePost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哈啰出行已放弃社区团购,在探索到店团购业务等新模式。据报道称,“哈啰惠生活”开团最多时超过1000个,但能达到盈亏平衡的很少。
三年亏损48亿,顺风车或成盈利关键?
根据招股书中的财务数据,2020年哈啰总营收达到人民币60.4亿元,同比增长25.3%,2019年营收为48.2亿元人民币,同比2018年增长128.2%。虽然营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增速明显放缓。
与此同时,哈啰仍在持续亏钱,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和11.34亿元,三年亏损总额达48亿人民币。
实际上,盈利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共享单车行业的一个“魔咒”,这个看起来非常性感的项目,却很难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实际回报。至少在目前阶段,资本和巨头们更看重的,还是它带来的巨大流量入口。
以哈啰为例,2019年和2020年,哈啰出行的共享两轮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4%和6.7%,这意味着基本不可能有盈利空间。据报道,2020年哈啰出行的毛利润为7.15亿元,尚不能覆盖其当年的人力及行政等开支7.7亿元,更别说研发、单车等设备折旧摊销、营销费用等。
而从哈啰招股书中的数据来看,在单车业务短期内难见盈利的情况下,顺风车业务或成为其未来盈利的关键。
根据招股书,2020年,顺风车服务业务为哈啰贡献营收4.62亿元, 单看数额并不算多,但其毛利率却达到了81.4%,大大改善了哈啰出行业务整体的盈亏状况。
2018年~2020年,哈啰出行整体毛利率水平由-54.3%,逐步提升至8.7%和11.8%,其中顺风车业务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
另外,2020年,哈啰完成9450万次顺风车服务,总交易额70亿元人民币,按照2020年的总交易额计算,哈啰已经是中国第二大顺风车交易平台。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预计2025年我国顺风车交易额将达到1139亿元,年化复合增速为41.8%。千亿市场规模下,如果未来哈啰的顺风车业务发展顺利的话,很有可能成为其在出行业务上打破“盈利魔咒”的关键。
但同时也要看到,哈啰、嘀嗒等顺风车业务快速发展的时期,正好是滴滴顺风车业务下线整顿的阶段,一但滴滴顺风车卷土重来,哈啰的顺风车业务可能将会面临较大的冲击。
对标美团,哈啰的实力能否撑起“巨头”梦?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
“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 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 ”
这就是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提出的“飞轮效应”,贝佐斯曾多次表示,“飞轮效应”正是亚马逊成功至今的秘籍。
而在哈啰的招股书中,“飞轮效应”也被特别强调,即通过共享单车引流,靠其他业务增长来提升利润空间。目前,除了共享单车外,哈啰的其他业务还包括网约车、电池服务,广告服务,酒店预订,移动食品杂货店服务等。
不过,“飞轮效应”这个词听起来性感,但在实际中却常常被当做企业亏损时的借口的来使用。在共享单车盈利困难,酒旅、换电等新业务又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哈啰的“飞轮”能不能转得起来,也很难说。
有业内人士评论称:“哈啰正在扩张成为下一个\'美团\'”。这个评论不无道理,无论是从正在扩张的业务领域来看,还是从招股书中对自己“本地生活”服务的定位来看,和美团都高度重合。
但不同的是,美团已经依靠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成为一个本地生活服务的超级平台,市值超千亿美元并且和阿里、腾讯、京东等跻身巨头之列。
而哈啰虽然已经提请上市,但仍是一个尚处在“烧钱”发展阶段企业,缺乏造血能力。在和美团、滴滴等的竞争中,如果缺乏蚂蚁集团等外部力量的扶持,哈啰是很难有胜算的。
此番赴美上市如若成功,哈啰将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但荣光背后,哈啰更应该思考的或许是,该拿什么来撑起成为“巨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