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苦肉计”为何这次演砸了? 2021-03-15 08:26:17 来源:投资者网 已入驻财经号 作者:佚名
总编看市 | A股“苦肉计”为何这次演砸了?
趁着“两会”期间,A股频频下挫,颇为吸引眼球。比如,3月4日至11日,上证指数从3576点跌至3436点,累计下跌3.9%;创业板指数则从2997点跌至2746点,累计下跌8.3%。
一边在商议新的一年甚至“十四五”的大政方针,一边是“绿肥红瘦”的市场表现。没有特别的理由可以寻找,唯有“苦肉计”可以解释之。
难道不是吗?放眼望去,同期美国市场表现平稳甚至强劲,其中,3月4日至11日,道琼斯指数几乎天天上涨,并创出历史新高32778点,累计涨幅近5%;纳斯达克指数也在探底之后强劲回升,抹平这期间的跌幅。
这就有点意思了,本来处于旋涡中心的美股,并没有被美债十年收益率走高“吓倒”,美股的C浪更是没什么踪迹,倒是A股先自乱阵脚。
A股在怕什么?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尤其强调“不急转弯”,保持对经济稳定恢复的支持力度,对具体政策进行优化调整。这些,早已公之于众。
为什么在内外环境相对稳定情况下,A股突兀地来了个“自残式”下跌?唯一的解释,就是趁着重要会议的召开,市场想“倒逼”出一些更好的具体政策。
如果你不理解A股的潜台词,可以想一下你看见过的场景:偌大的商场里,有的孩子会突然坐地上嚎啕大哭,弄得家长措手不及。本来不想给孩子买的玩具,也不得不买了,因为要顾及面子,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让旁人围观指指点点。
但有时候,这一招也会失效。有的家长根本不吃这一套,对着孩子大吼一声:“起来!再不听话,我踹你两脚!”
这一次,A股似乎也演砸了。一般投资人心目中所谓的“利好”,比如资金更多一些“放水”,交易方面减少一些“税负”,乃至有关方面曾经提到过的有可能“蓝筹股率先尝试T+0”等等,都没有任何新的说法。甚至于有关资本市场的提案,也明显比过去冷清。
对于资本市场,这次高层的表述是“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还有就是“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总之,看上去市场相对幅度较大的波动,仅仅在投资人自己的圈子里,激起一些涟漪。
换句话说,“孩子”自己撒泼打滚了几下,却没有引起“家长”多少侧目,为什么会是这么个结果?
因为基本面没有任何过分的变化——国内疫情的控制仍在持续向稳,而经济数据也释放出积极信号。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057亿元增加50%。这一数据远超市场预期,财新3月初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对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均值为9200亿元。
从总体上看,2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0.1%,再次回到两位数的增速。
由此形成的对比是,虽然去年2月间疫情骤起,货币宽松程度也不如今年,但去年春节之后的A股市场,各大股指在低开之后却能够迅速拔起,一副不屈不挠的样子。而今年许多情况在明显好转,市场却摆出一副凄凄惨惨的样子,又怎么能轻易换来更多的政策呵护呢?
本来,市场出现一些调整是可以理解的,主要的原因是前期很多股票涨幅较大,有一些获利回吐也正常。但如果由此引发过分恐惧,则大可不必。
刚结束的“两会”上,今年GDP增速目标被定在“6%以上”,与之前很多投行和经济学家预计的8%左右相比,留出了更大的弹性,就是考虑了全球疫情和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既然没有那么乐观,必然留有应对办法。总体上看,今年宏观政策的整体定调温和中偏于宽松,收紧幅度小于预期。而且除了仍将实施结构性减税举措,可再生能源、5G以及“十四五”涉及的公共交通、能源、水利等项目的投资,会继续快速增长。
来自政策层面的这些说法,听上去有些空泛,但正是这样的基调,决定了A股市场中顺周期板块的震荡攀升的逻辑。
基本面总体好于去年,资金面仍然相对宽松,这就是目前市场面对的基础。这些决定了市场不应该继续深幅调整。
当然,这一轮带有“假摔”特征的调整也有好处,它让更多人看清了A股本质:这是一个不怎么自信的市场,它常常寄希望于外力帮助自己。这样的市场,又怎么可能轻易走出去年很多人鼓噪的“大牛市”呢?
尤其对于美股,如果A股不改“跟跌不跟涨”的老毛病,不确定因素更是多了一层。因为人家强势了这么久,今后回调几下很正常。
虽说如此,A股过分的调整有违基本面,过多的上涨得不到政策面支持,这个大格局仍然未改,由此决定了震荡市仍然是目前唯一合理的选择。
(文章来源:投资者网)
(责任编辑:DF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