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十年以内 大家肯定能享受到自动驾驶服务

2021年11月25日08:08:25 发表评论

*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

作者丨王超(开云汽车创始人CEO)

新能源赛道可能是近两年,甚至是未来10到15年之内最有变革性需求的赛道。因为内燃机、化石燃料已经发展了13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现存车辆,这些车辆都是要被更新的。不止是旧车辆,新车辆也如此。

大家现在可能看到的更多是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乘用车,其实还有一大块是商用车。商用车涉及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它也要变革。商用车的存量和新增市场都是海量的,因为每年都有一到两亿台车进入市场。过去一百多年以来,化石能源车辆由弱到强,当下也面临发展到新能源层面的变革,所以新能源汽车赛道其实是无比宽广的。

投资新能源车企的时候,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肯定是产品力,也就是团队或者产品为用户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它有没有抛弃对标心态、真正从用户痛点出发去专门设计一款车型。比如“蔚小理”里面,理想的ONE(理想旗下的一款增程式SUV)就做得很好,因为它解决了二孩家庭的出行问题。

当车型定义、生产制造、成本控制已经变成普遍能力的时候,企业间最大的竞争力可能是它的成交效率,即渠道效率。比如说,现在很火的小米、苹果造车,根据它们已经建立的高成交效率,可以预见它们抢占市场的能力会很强。

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点是后续盈利的能力。如果单纯靠销售硬件获取利润,那么在未来激烈的竞争里大概率不会是一个特别好的通道,因为肯定会有新的盈利方式出现,也就是说当智能硬件迅速普及的时候,随之涌现的收费模式、盈利能力与盈利模式都是需要技术和创新来驱动和解决的。

当然,用户付费是以产品为用户解决问题为前提的。产品帮用户解决问题、用户付费,由此形成一个正循环。这与我们现在为app付费、为知识付费的出发点一样。我认为将来我们也有可能会为自动驾驶付费、为音乐付费、为各种各样的交互付费。

总结一下,在产品力按照用户痛点来设计的前提下,投资那些渠道效率高、盈利模式多的造车机会。如果是要做前瞻性投资的话,大家应该更多去关注新的能源形式、新能源形式补能的基础设施。

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车,比如理想、蔚来、小米,这些企业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一,它们的成交效率高于之前传统的销售模式。哪怕这些新能源车有线下店、线下的坪效也很高,几乎接近智能硬件线下门店的坪效。第二,它们的产品力针对性非常强。我一直告诉我们的工程师、设计师,反复强调我们要为什么群体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方向是很笃定的。这样研发力量就会很集中,成功的概率要会大很多。

得益于成交效率,也就是获客效率的提升,新能源车不再像以前传统汽车品牌一样--必须要开足够多的店,让漫无目的的消费者通过逛店的形式捕捉到车的信息而后成交。现在大家去店里通常都带着非常强的目的性,如果符合宣传品质、符合我的心理预期,马上成交。所以在新能源车领域,大家已经淡化了所谓的小众市场、大众市场、细分市场这种界限。因此,它们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始终在延续互联网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聚焦加效率。

自动驾驶方面,举个例子,比如自动驾驶到L4,就相当于你雇了一个司机,它让你上班路上可以在后座玩手机、看看书、聊聊天、化化妆等等。专职司机一个月可能要一万元的薪酬,而L4的自动驾驶一个月只需要2000元,对比下来性价比非常高,你自然愿意为自动驾驶付费。

当然,有些人不需要专职司机,只需要一个副驾驶,行驶的时候需要有人帮我看看路。雇一个副驾驶可能要5000元,同等能力的自动驾驶可能只要500元。所以,它其实还是通过性价比推动的。

如果雇司机花了一万元,眼睛是这个人带过来的,手和脚都是他带过来的。类似地,同等能力自动驾驶的传感器和传动器都是这一万块钱买来的或者租来的。同理,将来两千元自动驾驶服务的传感器,比如激光、雷达等也是含在这两千块钱里的。

我认为最终用户购买的门槛不会因为自动驾驶能力、传感器感知能力以及成本的提升而上涨。用户将来有可能通过订阅模式获得相对应的所需的驾驶能力。比如你订阅音乐、 CD,播放机就不用你付钱了;你订阅一个座椅按摩服务,这个座椅可能也不用你付钱。

要实现L4以上的驾驶,就和人一样,无非是感知加经验,传动部分(传感器和传动器中间)和传动器(怎么控制车辆,车辆做出动态的反应)应该是很成熟的,但其实现在传感器拖后腿拖得比较严重,以及我们所说的经验传递。比如,一台L4的车辆在一位熟练司机的驾驶过程中完成了路线优化,这个路线会不会共享给其它的车辆,让其它车辆也具备这位老司机的能力。也就是说,经验传递有长板效应,所有人的L4体验都会由那个最优秀的司机来决定。

传感器成本下降和感知维度增加。比如说人类眼睛会看,理论上讲,我很推崇像马斯克坚持的“视觉为王”,其实开云的自动驾驶逻辑也是视觉为王。但人类还有听觉,我们听到了,侧面好像有车的声音;人类有直觉,预估前面车辆将要刹车,我就相应地提前减速。然而对于机器来讲,直觉就得靠云端,互相做推算,也就是说迎面来车的自动驾驶告诉你,我要减速了,所以你不用减速。

这些东西的形成都基于你我都是人,我们都有直觉、视觉和听觉这些感知能力,并由此形成一个非常高效、合理的驾驶环境。当有一天,车辆自动驾驶拥有同样感知能力,我们都使用L4自动驾驶服务的时候,它们之间的沟通可不是靠使个眼色说你先走,而是真的可以从云端互相提醒,这段路你先让我或我先让你。

我记得我父亲曾经描述道,当年汽车经过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是左一辆、右一辆、东一辆、西一辆。而当今城市的驾驶环境里,不可能再出现这种状态。但如果将来发展到了高度自动驾驶阶段,这就有可能实现,只要定好规则,通行效率会很高。

时间方面,我认为不会太远。十年以内,大家肯定能享受到自动驾驶服务,它无非就是传感器、算力、以及云端这些能力的迭代和升级。

-END-

网易研究局青年荟

【新能源行业】定向招募!

为了发掘更多年轻的财经专业人士和经济研究者,我们为年轻财经专业人士打造一个交流思想、传播观点的平台:网易研究局青年荟。

现限时开启定向邀请【新能源行业】的专业研究者和深度从业者,我们欢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者,也欢迎身处新能源行业的一线从业者研究者,加入后可以享受百万流量加持和丰厚稿酬。

招募对象:1980年后出生的高校、机构研究者或新能源相关公司优秀从业者

招募时间:2021年11月24日-12月10日

加分项:能做光伏、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细分研究或有相关深度从业经历者优先

如何加入:请将个人简历与两篇代表作品发送至邮箱:cehuazu2016@163.com,入选者会有专人对接。

————————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驾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国际版>>